一带一路看云南|马晓鸿艺术之路的璀璨传奇
————走进云南龙云故居访谈马晓鸿老师纪实
红旗网评:(记者 李庆峡)近日,记者一偶然机会来到云南昆明龙云故居,海源寺附近的灵源别墅,深刻感受到龙云当年的生活场景。灵源别墅背靠玉案山,山上的海源河自“聚仙之丽,滇池之源”流淌而下,为这座别墅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神秘。走进别墅,建筑格局展现出传统民居的韵味,而主院和四个附院构成的五天井格局,每个天井旁的厢房,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又展示了龙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支撑抱厦的石龙抱柱上精美的 “龙腾彩云” 浮雕,更是彰显着龙云叱咤风云的抱负。
而映入眼帘更多的是多奖项加身马晓鸿老师的书法作品,记者走进龙公馆说明来意访谈了马晓鸿老师。
观看了书法作品及资料图片更加了解到马晓鸿在国内外艺术领域的影响力及荣誉,其艺术成就的高度。马晓鸿自幼秉承家学,后受大师吴未淳、启功、沈鹏、刘炳森指点,声名显赫。她是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等,曾获中华当代艺术家名人专题展精品奖,第二届建设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家篆刻艺术作品大奖赛一等奖,环球杯海内外书画篆刻艺术作品大展赛二等奖,2000 年世界华人艺术展一等奖等众多荣誉。作品还入选首届艺苑杯中国书画家精品赴海外大展,纪念香港回归书法展,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书法展等。她曾应邀出访新加坡、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澳洲等数十个国家,其作品被多国收藏。
马晓鸿对中国文字有着非常深厚的情节。她自幼秉承家学,在父亲的教导下逐步成长,马晓鸿自幼受父亲严格培养,自此踏上了书法之路。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她
对书法的热爱与日俱增,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书法家。在成长过程中,父亲时常带着马晓鸿参加各类活动。起初,她害怕在人前写字,但父亲为了锻炼她的胆量,在未告知她的情况下,突然让她在台上为大家表演写字。虽然当时她感到十分紧张和害羞,但随着这样的锻炼次数增多,她逐渐克服了胆怯,变得在众人面前也能挥洒自如。为了培养马晓鸿的书法功底,父亲马运龙想出了独特的训练方法。在她的毛笔上加螺丝帽、铁条等重物,还在她手肘下垫新华字典。通过这样艰苦的训练,马晓鸿即使拿着很轻的毛笔也能稳如泰山,写字三天三夜都不会抖一下,扎实的功底由此练就。跟随父亲遍访名师,不断提升书法技艺,接触不同风格的老师。随着书法技艺的进步,马晓鸿在父亲的陪伴下遍访名师。他们从昆明市到云南省,再到北京,不断寻找更好的学习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风格的老师,有的老师会倾囊相授,有的则格局狭隘。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马晓鸿都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由于对书法的热爱,马晓鸿自然接触到了传统文化,尤其是唐诗宋词和儒学。父亲虽然识字不多,但对这些充满兴趣,父女俩常常像朋友、师生一样共同探讨字的底蕴。他们深知,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形态,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3 岁时就以大观楼长联供应给国外旅游团补贴家用。后受大师吴未淳、启功、沈鹏、刘炳森指点,声名显赫。她认为书道、书法与普通的毛笔字作品不同,书之为法,要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形成这个特质,才能表达出文字的内力。她希望通过多种字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唤醒观者对中国文字的情节和深厚的情感,让人们发自内心觉得中国字很美。就像她所说,中国人一定要写好中国字,并写出中国字独有的韵味,就像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把旗袍穿出了中国韵那样。马晓鸿把书法比作看得见的音乐,画面感很强,音乐中的急缓塞畅,在书法中也会随落笔时心境的不同表达出来。她把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之路归纳为三个 20 年,第一个 20 年学艺,第二个 20 年习文,第三个 20 年修德。她希望把更多精力投在艺术本身,不把艺术当作手段,只是坚持自己喜欢写字的初心,为艺术而艺术。
马晓鸿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传递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字的使者。她多次参加各类艺术大展,并屡次获奖,同时被应邀出访新加坡、法国、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数十个国家,其作品被多国收藏。2011 年,她的作品《小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被中国神舟八号飞船搭载升空,在太空遨游 397 小时,祈福中国及世界人民心宁、和平、和谐。2013年,马晓鸿老师应邀携书参加北京军控论坛之和平颂艺术展,作品受到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前外长李肇星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等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同时出席此次会议的特邀嘉宾 CTBTO(联合国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筹备委员会组织秘书长)Dr.Lassina Zerbo's 博士及助理 Khaled G.Abdel Hamid & Patrick Grnenard 还特地参观了晓鸿的作品,并在其作品前留影,还为部队官兵献艺,受到领导及部队战士们高度赞扬。
2015 年 6 月 21 日,以“翰墨家风” 为主题,昆明龙公馆艺术馆首次展出云南艺术家马运龙、马晓鸿、马萍父女三人近百幅纸本作品,展出的不仅仅是作品本身,还展出了这个特别的 “艺术之家”,碰撞出一种醇厚的 “家” 的味道。马晓鸿希望人们对中国文字怀有敬畏之心,带着真诚的态度来欣赏作品,从而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马晓鸿的书法艺术风格灵动飘逸、大气磅礴,充满文人气,自成一派。她的作品承载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透着生命的智慧和光辉。还有 “精、气、神” 三个大字,在极为简约的黑白点画所构造出的艺术格局中,传递出一种空灵而悠远的 “意境”,被其书法透纸的骨力所震撼。她深谙草书、隶书、楷书、行书,字体的肥瘦枯润、巨细收纵、变化无穷,都收放自如,把书法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外,2020年 2月20 日下午,外交部在蓝厅举行 “开放的中国:魅力云南世界共享” 云南全球推介活动,活动背景板上 “魅力云南 世界共享” 八个大字由马晓鸿题写。她通过自己的书法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同时,她还通过举办展览、开展国学讲座和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传播中国文化。
马晓鸿对龙云故居有着清晰而宏大的规划。已经将龙云故居打造成了一座更加完善的集艺术博物馆、云南国学讲习馆、云南国民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一体的 “龙公馆” 博物馆,常年免费向市民开放。她通过举办云南本地艺术展览,与中原文化和国际文化接轨,开展了学术交流和市场交流活动,让龙云故居成为了西南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此同时,还创建了云南国学国艺馆,开展国学传承讲习、艺术品和古董鉴赏收藏讲座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办的 “云南国民革命历史纪念馆”,通过实物、史料、图片等展示国民革命时期龙云及相关人物的历史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云南的历史和文化。此外,使龙云故居发展成为了全省民营科技实业家们的高峰论坛基地和商务培训会馆,为推动云南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马晓鸿对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艺术充满信心。她认为通过龙云故居修缮,可以为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艺术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
回顾历史,承载着民族文化。美国海归女士马晓鸿与龙云故居有着深厚的缘分。龙云故居始建于 1932年,原占地 1.1 万平方米,后仅存主体建筑千余平方米。在马晓鸿父女进入之前,这里曾养过牛、喂过猪、种过人工菌、开过农家乐。2006 年底,马晓鸿放弃了英国皇家石油公司的中管职位和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的机会,回到祖国。她把父母和自己所有的积蓄拿出来“领养”了破旧不堪的“灵源别墅”,也就是龙云故居。马晓鸿作为投资人已经投入 600 多万元资金,对保护建筑里的通路、通电、通水,墙壁、地面、廊柱、门窗等设施作了修葺。市级文保单位“灵源别墅”门前的道路狭小,交通不便,且被上世纪 60 年代建成的破旧茅屋遮挡,周边还有村民每周赶庙会并烧香火的设施,烟熏火燎成为龙云故居最大的安全隐患。但马晓鸿没有退缩,已经把“灵源别墅”建成一座常年免费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马晓鸿是民建云南省委常委、青年书法家,她的祖父马延昌也是 60 军的一员。2004年马晓鸿的父亲就开始对龙云公馆进行修缮,她和妹妹也先后回国,加入其中。马晓鸿的初心是抢救性保护爱国将领龙云故居,并建成一座集艺术博物馆、云南国学讲习馆、云南国民革命历史纪念馆三大内容为一体的 “龙公馆” 博物馆。她的行动体现了对历史文物的热爱与担当。父女三人历时 11 年,耗资 600 余万修缮了龙云公馆,并免费开放给大众参观,长年在馆举办公益活动。龙云故居在马晓鸿辛勤努力带来了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回顾近代中国云南历史,龙云有着重要地位和贡献。他见证了云南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从护国运动到抗日战争再到和平解放,龙云始终以国家大局为重。龙云与朱德、叶剑英等一批叱咤中国近代史的人物同为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友。1915 年,袁世凯称帝,蔡锷讨袁,龙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机遇,成为唐继尧手下四大镇守使之一。1928 年,龙云被任命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主政云南十几年。
龙云对近代中国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坚守抗战。抗战爆发前,他未雨绸缪,组织云南人民修建滇缅公路,为抗日战争做准备。七七事变爆发后两天,龙云会见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人,坚定了抗日决心,并倾滇之师出征抗日。台儿庄抗战、激战中条山、长沙会战、滇西抗战等,滇军都立下赫赫战功。抗日战争胜利后,龙云表弟卢汉代表国家前往越南接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
1984年龙云诞辰 100周年纪念会上,习 仲 勋评价龙云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主政云南期间,龙云始终勤政、廉政,创办实业,改组富滇银行,发行货币,确保云南经济稳定;将东陆大学从私立改为省立,由省府直接拨付经费;对待转移到云南的西南联大等大学也竭力关照,促进了昆明的文化发展。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云南曲靖地区,龙云将红军 “礼送出滇”,还故意派出卡车被俘,附赠白药、军用地图;1945 年龙云被蒋介石软禁,后逃到香港并加入民革,在香港期间竭力策动云南和平起义。1949年 12月9日,卢汉将军率领全省军政人员在昆明通电全国,宣布云南和平解放。周恩来总理评价龙云一生:第一,对中国民主革命有贡献;第二,反对蒋介石个人独裁,有功;第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坚决支持,直至胜利,有功。
马晓鸿谈到在美国留学期间自己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才华。那时她是边上学边打工,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在国外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写字。由于国外宣纸难买且运费高昂,父亲寄来的宣纸费用比购买费用高出很多倍。她舍不得用宣纸,便用很淡的墨写小楷,写完晒干后再用另一面写,直到最后字迹模糊才用来写大字。她上学时还打四份工,同时攻读两个硕士学位,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奋与坚韧。
马晓鸿曾在世界 500 强企业英国石油公司任职,工作表现出色,被公司重点培养。公司送她到清华大学深造,还准备送她去世界旅游以及到伦敦帝国学院深造,将她作为中管人员培养。然而,为了处理家中修复龙云故居的事情,她毅然辞去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马晓鸿的父亲无意中发现破败的龙云故居后,出资修复。但修得差不多时,却被有关领导以破坏文物的罪名找麻烦,甚至面临被抓的风险。马晓鸿得知后,从公司请假回家处理此事,却越处理越糟糕,因领导强势让他们翻不了案。她一怒之下决定将此事曝光到美国的 CNN 和英国的 BBC,这一举动吓到了相关人员。最终,他们找到省里面的领导,事情得以平反。省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他们修复龙云故居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赞扬。此后,马晓鸿撰写了龙云生平,并通过各种关系邀请龙云先生的儿子龙绳德先生来指导,得到了他的充分肯定。
马晓鸿的相亲经历充满了戏剧性。原本她对相亲对象毫无兴趣,甚至在相亲当天想逃跑。但没想到门一开,相亲对象陈愿兵总就进来了。在父亲的训斥下,她硬着头皮与陈愿兵总一起吃饭、聊天。聊天中得知陈愿兵总是皈依 20 年的佛教弟子,这让她产生了兴趣,两人的关系也由此开始转变。后来,他们共同走向人生新阶段,深知彼此在这一世要互相度化,共同完成使命。
马晓鸿早年开店时充满了挑战与奇妙故事。17 岁的她在四星级酒店开店,房租高昂且必须交美金。开店头一个星期,十天没有开张,她急得在酒店二楼栏杆处大哭。后来遇到新加坡客商和台湾客商,台湾客商买了十几万的古董,让他们开心不已。还有一位新加坡客商看到她哭后,回来询问情况,并买了她几千块钱的作品,甚至还帮她交了三个月的房租。开店期间,她每天 5点起床,5点半到店里,7点半父亲来换她,她去师范大学上课,5点半下课又回到店里,一直守到夜里 12点半。大学期间,她就这样度过了艰苦又充实的日子,后来又到美国去读书、打工,展现出了坚韧与拼搏精神。
马晓鸿作为著名艺术家和国学老师,原民建中央文化委员、现民建中央画院副主任《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清风云南站副站长》《全国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特聘教授》《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协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诗协会会员》。积极服务于众多机构,为传播国学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曾在清华大学总裁班举办国学讲座,引导学员正确修身、养性、创业。在南开大学总裁班,她凭借深厚的国学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员们带来一场场精彩的国学盛宴。此外,她还服务于红云集团、云投集团、云南电信、十四集团军、昆船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等众多机构,涵盖了企业、军队、金融等多个领域。
在国学讲座中,马晓鸿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现代管理理念,深入浅出地讲解国学知识。她以《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为例,阐述国学智慧与领导力的关系,培养学员的领导能力和智慧。同时,她还将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智慧与现代管理相结合,讲解如何运用经典文化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提升管理决策和组织协调能力。
马晓鸿的国学讲座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结合。她通过案例分析、团队项目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员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此外,她还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与同行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让来自不同行业和背景的学员们可以彼此分享经验和见解,相互启发和借鉴。
总之,马晓鸿通过服务众多机构举办国学讲座,为传播国学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马晓鸿认为字人合一、天人合一乃最高境界,在她的艺术人生中,深刻体会到艺术境界与人生修炼息息相关。自幼在父亲的严格培养下,马晓鸿踏上书法之路。从害怕在人前写字到挥洒自如,从父亲独特的训练方法中练就扎实功底,再到遍访名师、接触传统文化,她的书法技艺不断提升,对字的理解也愈发深刻。
在这漫长的艺术人生历程中,马晓鸿深刻感悟到艺术与人的修炼是相互融合的。人的境界决定了艺术的高度,艺术境界又反过来体现人的修炼成果。就如同她的书法作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透着生命的智慧和光辉,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她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达到更高的境界。她坚信,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表达和人生的感悟。通过书法,她传递着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也希望能唤醒观者对中国文字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
马晓鸿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前行,她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憧憬。一方面,她希望继续传播国学文化,通过在更多机构举办国学讲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她深知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能够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人们提供精神滋养和智慧启示。她不仅在国内的机构开展讲座,还走向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学的魅力。
另一方面,马晓鸿也致力于在艺术创作上不断突破。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艺术理念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了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的书法作品。她相信,艺术是无边界的,通过书法可以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同时,马晓鸿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参与了诸多的大型的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艺术才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她认为,艺术家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更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2024年11月28日中国民主建国会聘请马晓鸿为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对于龙云故居的发展,马晓鸿她已经把龙云故居塑造成一个更具多元化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那里不但会举办书法展览以及国学讲座,而且还容纳了更多的艺术门类,诸如乐器演奏、舞蹈表演、太极展示等等。她深信,凭借这样的不懈努力,能够让龙公馆在文化艺术领域绽放出更为绚烂的光彩,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与文化交流者汇聚于此,为推动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贡献独特的力量,也为云南当地的文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打造成为云南区域内文化艺术的标志性场所,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进而带动云南周边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与繁荣。
李庆峡:丝路清雨 清雨道赢 清雨鳴达笔名, 作家现居住:北京 云南。
任云南清雨道赢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滇派文化艺术传播,饮食文化,大健康中医药传播报道,中国民宿,美丽乡村建设振兴战略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及品牌茶系列运营。原历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新华发电公司“新华发电”期刊主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家人才库专家级大型水库档案验收、竣工验收评审等工作,高级政工师,世界华人慈善家协会副秘书长,世界华人慈善家协会全球妇女联合会副秘书长、世界华人慈善家协会新疆总部高级文化顾问,《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编委会终身名誉副主编,在《人民日报》中国网、搜狐红旗网评、今日头条、新浪网一线视角、百度一线行走、新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以及中国核工业集团内部期刊发表专题文章作品,并任新疆石文化协会副会长、新疆记者公益联盟《丝路行》纪实文学部主任,天山国韵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新疆故事》编辑部副主任,撰写的诗歌、散文、纪实性报道等作品发表在诸多家新闻媒体。 为推动中国石文化事业及石文化健康交流发展做出了贡献,2024年赴云南各地访谈《一带一路看云南》讴歌彩云之南、访谈泛亚、中亚、边疆建设发展,跟踪报道中国旗袍。北京榜样盛典高峰论坛新闻纪实等报道。新 疆 库尔 勒国际军事比赛历届报道,兵团屯垦戍边报道。世界慈善家协会举办的慈善捐赠书画家画评纪实报道的跟踪、管理和服务工作。